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党群工作  科学研究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生工作  校友工作  社会服务 
学科简介
学科简介

历史沿革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创建于1951年,主要从事气象雷达和气象通信相关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本学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被评为四川省优势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本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和第五次学科水平评估中的排名近40%,四川省省属高校排名第一,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30%,本学科作为重要支撑的工程学、地球科学学科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建设基础

本学科已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大气探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占地2.5万m2,设备总价值2亿多元;与中国气象局、国家超算中心、华云集团、成都中电熊猫集团和仁宝集团等代表性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研究方向

本学科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4个稳定的、特色鲜明的、研究实力雄厚的方向:

方向一:气象雷达技术与系统

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瞄准气象雷达技术及系统世界发展前沿,开展气象雷达系统新理论、新体制和新模式的研究。持续发展和完善气象雷达体制与系统理论,着力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气象雷达系统中的应用,提升雷达系统对气象目标宏、微物理参数的精细化探测能力,发展高敏感性天气的快速监测预警技术,促进气象雷达观测数据质量、智能化应用水平的提升。

方向二: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以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学科作为技术基础,研究多维度、高分辨信息获取前沿理论与关键技术,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聚焦在微波遥感遥测、气象目标识别、微弱信号检测、参数估计和特征提取等应用。

方向三:通信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

开展新型无线通信与传感系统中信号处理技术、微波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研究。聚焦在高集成低功耗新一代通信信号处理IP核设计、微波毫米波通信收发处理芯片与集成系统、通信传感芯片中高速信号处理方法、总线式集成设计方法、集成系统验证和测试方法、35GHz以上频段的微波毫米波器件国产化等领域。

方向四:电子微系统

开展基于射频SOC、敏感材料与无源器件、新一代通信天线、芯片封装与测试材料与工艺的研究。聚焦在系统级数字处理芯片内部关键模块、功耗管理和高速通信接口IP核、可嵌入薄膜无源器件、射频微波无源器件微型化、集成天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无线互连及微系统封装与测试等领域。

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坚持走学科交叉融合的道路,是学校“大气学科群”、“信息学科群”重要的支撑,是我国气象探测技术和四川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成绩突出;聚焦国家气象事业、国防现代化和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落地,科研成果丰硕。

1.“气电结合、理工结合”,引领我国气象探测技术发展

本学科在国内较早以大气科学、大气物理等学科为基础,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紧密结合,提出“气电结合、理工结合”的学科发展理念。开展气象雷达理论和技术、卫星遥感反演及智能气象观测研究,天气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和新型气象探测仪器研发,培养大量气象探测人才。研制我国首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信号处理器,支撑国家气象雷达布网并出口,显著改善雨量估测精度及水凝粒子相态识别能力;开展龙卷风探测雷达研制和业务化应用,在减少龙卷风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应用于航空母舰的气象保障,雷达探测研究成果支撑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2.“自主创新、军民融合”,推动我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

本学科是国内较早以大气科学、通信工程学科为基础,开展信息技术、通信微系统与通信国产化器件替代。当前聚焦建设通信专用集成电路领域,构建了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智能信号处理以及智能传感微系统等多学科融合的发展体系,在军民融合、国产化通信芯片领域持续发力。开展包括但不限于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信号处理,智能传感器以及微系统,无线频谱侦查、军事指挥等方面基础理论研究与研制。

3.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成绩显著

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优势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连续7届获奖人数全国前十名、四川第二名;本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研究生参加全国各类科技竞赛获奖人数占总获奖人数的40%以上。该学科是我国气象和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大批学生就业于全国气象、航空、军队和电子信息企业,培养了我国70%的气象探测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学科培养的8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电子信息领域,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供给。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电话:028-85966640    Email:dzgcxy@cuit.edu.cn

版权所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