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已经结束,大学生活也告一段落。从初入校园的懵懂新生到斩获小米offer的应届生,这段旅程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人生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主动奔跑的人手中。
刚进入大学,在辅导员阮老师的“呵护”下,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刚刚适应完大学生活的我,便跌跌撞撞迈过了大一。凭借着高中知识的余热,通过了大一的期末考试。在大一时,熟悉了学校的各种事务,也了解到了更多的提升自己的机会。因为周末起不来没能进入学院科创实验室,是我在毕业时的遗憾。大二时通过蓝桥杯、数学建模等竞赛的锤炼,我的专业能力开始具象化。虽然未能摘得桂冠,但在代码调试和算法优化的反复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真谛——理论是骨架,实践才是流动的血液。时间匆匆,转眼来到了大三,对于我来说,只有考研和就业两条路可以选择,压力也随之扑面而来。在辅导员组织的数次职业规划中,我选择了就业这条路。随着毕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找工作也变得十分困难。
我早早地就编写了自己的简历,一次次投递,一次次已读不回是常事。一次次面试,一次次回去等待消息的声音已经听到麻木。后来学院组织了好几次简历指导活动,在阮老师的帮助下,我将简历中"掌握C语言"改写为"开发过基于STM32的水质检测系统",把"参与项目"具象为"独立完成PCB布线设计"。终于在就业群中,根据老师发布的面试消息,面试到一家做测试岗位的小公司。公司虽然人不多,但我还是开始了自己的实习。在后面的实习中,我没有放弃投递各种大厂和其他公司,在我看来,要先用自己这份实习的工作来保底,再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工作。最后,我一边实习,一边复习专业知识寻找工作,为自己寻找到了进入小米的这份机会。当小米面试官问及测试策略设计时,我分享的实习经历,和自己实践做的耦合器,成为了我面试成功的关键。
在大学的四年中,其中有几个点是很重要的。第一,尽量不要挂科,或者说是不要挂自己的专业课,能考高分就考高分,不能抱着及格就行的心态。第二,对自己的专业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我们的专业是要讲究动手能力的。专业软件的使用、开板、测试,都特别要求你的动手能力,哪怕从焊接电路板开始。第三,在大三这个重要的节点,你要想好这么几件事:你为什么要考研?你是因为别人考研就想考研吗?是否有一颗热爱科研的心?这几个问题想好了,你就能够专心考研或者就业。这是很重要的。第四,在你选择考研或者就业之后,你要学会给自己留后路,要考虑到自己没考上怎么办?要考虑到找到工作后,干不下去辞掉工作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考研的同学,可以想办法先拿到offer,再专心考研。就业的同学,先就业,再择业,要留一份工作保底。第五,定期查看学院就业信息群,很多同届获得的很多公司的内推码就来自辅导员转发的校友资源。这是我们能够就业的最好的机会。
在社会中,大家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不高、比较友好,就如我面试进入小米一样,看重的是你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愿每位同学都能在主动求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程式。


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5届毕业生陆柔宇
就职单位: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